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信息发布时间:2012-01-30

  一身尘土,廖兵从施工现场快步走来,微笑着和记者打招呼。2010年,这个湖南小伙子在广东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招考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一年的工作,他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作风非常扎实,特别能吃苦。他负责我们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在施工一线,所抓工程质量过硬!佛山市三水工业园管委会书记乐绍才由衷地赞许。

  在从化市太平镇,今年以外来务工身份考入公务员队伍的李远清,同样表现出色。在太平镇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他,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将辖区内流动人口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因为用心,他敏锐地发现线索,协助公安部门将一名逃犯抓获。

  这两个曾自称是城市里飘荡的蒲公英的年轻人,命运都因同一项破冰之举而改变。2010年,广东开全国先河,在一线外来务工人员中招录50名公务员。今年,再次扩大招录规模至120名,学历放宽到高中(中专、中技)以上,敞开大门吸收来自实践一线的优秀人才。

  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广东的探索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广东探索的动力是什么?制度设计上有哪些特色?招录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者的初衷?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广东进行探寻。

 

让公务员从服务对象中来——

学会倾听基层的声音

 

  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和经济的先行发展,经济大省广东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大省。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广东的发展功不可没。而渐呈压倒性的人口结构倒挂,却让基层政府在管理与服务时有些焦灼。

  以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道为例,该街道常住人口约2.8万人,流动人口却近20万人。街道办大部分工作都是面向外来人员。因为方言有利于开展工作,街道办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必须学会湖南话、四川话、江西话等六种方言之中的三种,每种方言至少学会16句常用服务用语。

  一方面是服务管理压力的加大,另一方面是新生代外来工对职业发展、文化生活、政治参与等诉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广东有26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广东要保持发展的后劲,就必须在服务和管理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上探索出新路。对此有深入观察的北京大学副教授卢晖临说。

  改革如箭在弦,不得不发。近年,广东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新政不断推出:农民工积分入户制惠及10万外来工,圆梦计划让近万名农民工圆了大学梦……

  2010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热情邀请100位外来务工人员观看反映珠三角外来工生活的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他说:今天我用这种方式向全社会表达一个理念,要尊重外来工、感谢外来工、厚爱外来工。

  一个月后,广东首开从外来务工人员中选拔考录公务员的先河,宣布从珠三角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中考录50名公务员。今年,招录规模扩大至120名。

  让外来工参加管理,可以在处理治安管理、协调矛盾等问题上反映自己群体的意见,更有利于政府解决问题。广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基层政权是个综合体,需要直接面对各种社会群体和工农群众。但多年来,县乡两级补充公务员主要从应届毕业生中考录,来源和经历单一,对基层工作不熟悉,群众工作经验和办法不多。选拔一线优秀工人农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可以优化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

  事实上,从一线外来务工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并非外界所担心的矬子里面选将军。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曾对珠三角五个城市的农民工生存状况连续两年做过调查,他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未完成初中教育的比例很小,只有百分之几。超过50%的人最后学历在初中以上;10%-15%的人读过大专。2600多万外来工里藏龙卧虎!

  走向富裕的广东,为外来工开启了一道梦想的大门。

 

科学订制招考条件——

拿起卷子就感到了温暖

 

  探索需要勇气,更需要缜密的制度设计。

  从外来务工人员中招录公务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当前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身份界限日益模糊,如何准确界定,才能把最熟悉基层情况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选拔出来?

  凝结着广东众多实践者智慧的标准如此明确:报考者必须是在各类企业生产一线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人员。应以劳动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应以资本所得、知识产权所得等为主要收入来源。

  生产一线,包括直接提供产品的加工制造一线、直接提供服务的服务一线、直接与客户接触联系的销售一线等。广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在生产一线的工作年限3年以上,主要看其是否真正了解基层群众需求、是否会做基层群众工作。

  在外界看来,衡量广东探索取得突破的另一个指标是学历。如果学历不放宽,那还仅仅是面向有高学历、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南漂进行选拔。而南漂代表不了整个外来工群体。一些观察人士表示。

  广东省今年明确,学历放宽到高中(中专、中技),并不作专业限制,主要看是否具有基层需要的真才实学。这被外界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破冰。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第16条规定,报考公务员要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作为组织者,广东省委组织部有关同志切身感受到了此项政策给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振奋。招考公告发布后,有人来电话问,这里真是省委组织部吗?学历真放宽到高中吗?今年,广东共吸引了15587名外来务工人员报名。

  为给外来工提供更多机会,使考试更加科学化。组织部门本着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紧扣基层干部日常工作实际,紧扣工农生产一线的工作特点,紧扣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命题。

  卷子内容很多都是我们在基层办事时常会遇到的。在惠州乐金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的夏猛参加了今年的考试,长期在企业负责员工关系调解的他,拿起卷子就感到了温暖

  夏猛还记得,笔试《申论》考的是窗口部门的服务问题,面试考的是农村征地拆迁、外来工子女教育、外来工技能培训等问题,主要是反映为外来工和基层群众服务部门的工作。试题都是在工作和生活所遇到的事情不需要专门复习

  让考生感受到温暖的,还有浓烈的人本关怀:对考生不收取考试费用,降低考试成本;对因工作频繁变动,审核资料暂时不齐的考生,由其书面承诺真实性,缓期补齐,确保入围考生不因为客观原因而被迫放弃资格。在选拔的每个关键阶段,全省统一六次向考生发出10万余条提醒短信,内容包括考务信息、天气交通、鼓励祝福等,得到考生和社会各界普遍认同。

  为确保好事办好,广东省完善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统一步调规范操作。推行阳光选拔,将选拔各个环节的信息全面公开。先后四次发布招考、笔试、资格审核和面试的公告;对进入资格审查人员、面试对象、体检对象、考察对象、录用对象进行了五次公示;省委组织部及各市都开通咨询电话,接受咨询,妥善处理投诉和举报。同时,加强对选拔全过程的监督,确保考务工作严谨规范。

 

拓宽向上流动的渠道——

激励年轻人怀梦想去创造

 

  经历过漂泊的生活,经历了人生的磨练,有着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这些外来工中的佼佼者一到岗位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踏实、用心、实干,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评价。

  今年初,老家在广西贺州市的曾剑入职甫一个月,面临岗位分配时,肇庆高要市金利镇党办副主任杨龙向领导极力申请曾剑能留在自己的部门。因为他发现这个有过打工经历的小伙子是个人才。以前镇政府的公务员没有人会设计图表,而他一个人就可以把大家需要的全部做出来。

  曾剑的很多工作细节赢得杨龙的赞誉。年初,金利镇村(居)委会换届选举,30多个村(居)委会的材料一股脑地上报给镇政府,曾剑负责整理这些堆积如山的材料,没有出现任何纰漏,这让杨龙十分感动。

  我干过餐饮服务行业,走进镇政府,自然还是用服务的思维对待政府工作。工作上崭露头角后,曾剑最终被承担了更繁重任务的金利镇经济办抢走了。金利镇有1700多家企业,其中1300家是五金企业,经济办承担着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任。

  曾剑的事情并非个例。来东莞打工6年多的湖北小伙龙江波,2010年成为东莞市妇联的一名公务员。他自信地说,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的工作。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做起现在的工作并不太难!

  优秀的外来工能在异乡扎下根、打拼出一番事业,往往是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深厚的人生经验。他们有能力处理乡镇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佛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元新表示。

  平均年龄28岁,年纪轻,素质较好,有思路,有干劲,对当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根植性好。这是组织部门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据统计,今年招录的120名优秀外来工公务员中,80后占91.7%;高中4名,大专23名,大学90名,研究生3名;在职位所在市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平均5年,最长12年;有21人获市、县、乡或所在企业单位奖励。这无疑达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广东各级党委政府注重强化配套措施,对这些新人给予特别关爱。龙江波到现在还记得第一天上班时忐忑的心情:因为特殊的出身,同事会不会用异样的眼神看我?很快,他发现所有的担忧并无必要——领导和同事都很照顾他,和谐友善的环境很快让他忘记了自己的特别之处

  广东的探索,真正打破了从工农到干部的体制性障碍,为优秀工人农民提供了向上发展的空间,对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重大意义!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通新生代农民工上升渠道的意义,廖兵、李远清等受益者在工作中感受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土地,唯一的道路就是通向城市的生活,如果追逐这个梦想却越难以实现,打工的希望就会崩塌。他们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注重制订市场化的公平规则,让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才造就了一个个广东梦。这正是无数外来工留在广东的最大原因。

正向的激励正在形成。如今,在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外来工在闲暇时多了些上网学习、少了些上网游戏。一个生动的细节是:一些面向外务工的培训机构中,工作人员把对廖兵、李远清、夏猛等这些自强不息、靠奋斗改变命运的草莽英雄的报道剪下来,贴在醒目的公告栏上。学校为他们的经历配上了一句颇有煽动力的标语: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有机会。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孙忠法

浏览次数:
页面功能:【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