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贵州安龙县 “回炉淬火”激活干部精气神

信息发布时间:2016-02-06
    贵州安龙县偏居西南山区,当地人一直被形容为“醒得晚,走得慢”。2015年,慢节奏的安龙干部却像“打了鸡血”,接连打了几场漂亮仗——占地5000亩的农耕文化园,3个月便投入使用;2.3公里的小微企业创业园道路,从征地拆迁到建成通车仅用23天;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在贵州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位居第四,首次跻身前十。“我在安龙工作十几年了,从没见过干部这种状态,铆足了劲儿干事。”安龙县政协副主席、县委党建办常务副主任杨盛意感慨。 
    变化源自一年前兴起的干部召回管理。针对“批评教育不管用、纪律处分够不上”的不贪不腐也不为干部,安龙县组织他们“回炉”,接受集中教育、跟踪考察,把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2015年,全县共召回180名不胜任现职干部,其中科级干部15名。 
    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在于,什么样的干部要召回?制度试行阶段的“摊派名额”方式遭到质疑后,安龙县委优化机制,在2015年3月出台的《干部召回管理办法》中奉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强调从干部实际表现出发确定召回对象。 
    这一改进得到了干部称赞。“不能为了召回而召回。”县委党校副校长、县委党建办副主任孙韵告诉记者,按照分级管理办法,建议人选中镇(街道)、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提出,其他干部由各单位党组织提出,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也可提出建议。召回人选由县干部召回管理联席会议审核决定。 
    召回人选申报的自主性,也拷问着镇(街道)、县直单位一把手的态度。会不会为了面子,一个人选都不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尔华连连摇头:“领导干部要有这个担当。如果连亮丑都怕,这个领导干部就不合格。” 
    自主不代表随意,安龙为干部召回标准划定了“硬杠杠”。县委明确提出30种应召回管理的情形,直指“庸懒慢浮混日子”“人到码头车到站”等惰政行为,还点名“上班无故迟到、早退”等“小事”。 
    刚开始,一些干部不理解,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因为上班替同事签到这么点小事被召回,觉得很冤枉。”栖凤街道计生办干部陈文斌坦陈,“也担心一旦被召回,事业上就再也没希望了。” 
    对每季度召回的干部,安龙实行惩教结合:先进行3-7天的集中教育培训,合格后再由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3个月的跟踪管理。跟踪考察不合格的,视情况给予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等组织处理。 
    “既不能搞‘下不为例’,又不能‘一棍子打死’。”安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玲一再强调,“要通过‘回炉淬火’,帮助他们转化提升。”2015年初因“走读”被召回的海子镇镇长杨希,后来作风转变明显、工作业绩突出,经组织考察转任镇党委书记。 
    召回一个干部,辐射一个群体。陈文斌所在的栖凤街道计生办,服务水平明显高了一截。1月8日上午,记者遇到前来办理一孩生育证的梁仕明夫妇。他们对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有切身体验:“原来一看快下班了,就喊我们第二天再来,现在加会儿班都帮我们办完,再不用跑来跑去了!” 
一年来,从安龙县到州府兴义市,从农村到城市,干部作风之变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随处可见。“从严管理不是把干部管死,而是要管活。”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勋认为,干部召回的关键是让干部实现思想转变、作风养成、能力提升,通过严管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精气神“活”起来。(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页面功能:【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