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部门工作动态

务实重做让人民满意

信息发布时间:2012-11-08

为深入贯彻落实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经验交流视频会精神,推动活动深入开展,青岛市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结合实际,在全市深入开展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全市各级机关及广大公务员,想基层群众所想,帮基层群众所需,解基层群众所难,立足本职,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基层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基层群众得实惠、广大公务员受锻炼的双丰收。

一、围绕活动主题,把实施方案定实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市机关开展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的意见》,明确各项要求,使活动目标明、思路清、措施实。一是明确活动范围包括区(市)机关所有科(室),市级机关所有处室;区(市)、市级机关在编在岗的公务员。二是明确以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实践载体,坚持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全面加强全市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三是确定活动围绕两个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推动基层科学发展为重点,为基层发展办实事解难题。四是明确活动措施包括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开展一次“恪尽职守,服务人民”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公务员查找问题和差距,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梳理人民群众和基层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事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办理标准和完成时限;认真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全市公务员管理和队伍建设绩效考核;对活动成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二、围绕活动推进,把落实措施抓实

(一)依靠组织发动推进。一是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组成的活动联席会议,负责组织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联席会议主要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公务员局,采取会议部署、重点督查、情况调度、简报指导等方式,持续推进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区(市)党委、市直党委(党组)明确分工负责同志和职能部门,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二是在贯彻人民满意活动经验交流视频会精神专题会议上进行了部署;在全市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再动员;在全市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总结交流了经验做法,对活动进行持续推进。三是全市各级机关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层层召开动员会议,传达、落实相关部署和要求,迅速将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来。

(二)依靠宣传引导推进。一是在全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集中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了解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浓厚氛围。二是联席会议办公室利用工作简报传达市领导讲话精神,宣传各区市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经验做法,在机关内部形成了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良好局面。三是召开了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突出表彰在基层一线直接为民服务的集体和个人,并在全市组织了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和报告,在广大公务员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依靠教育整顿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活动目标,部署和安排全年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将“恪尽职守、服务人民”作为2012年全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题,引导公务员认真查找在恪尽职守、服务人民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公开承诺制度。二是将活动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让广大公务员全面系统地掌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增强了公务员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开展庸、懒、散、慢、拖、瞒专项治理。市直机关工委出台了《关于严肃机关工作纪律八项规定》,采取机关自查自纠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解决少数公务员在服务基层群众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基层群众的效能。

(四)依靠监督管理推进。一是建立台账。各区(市)、市直机关普遍建立了活动台账,将区(市)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机关处室确定的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事项登记造册,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时限。二是加强调度。各区(市)、市直机关对列入活动台账的事项,实行月调度、季讲评制度。8月份,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调度,并向全市作了通报。三是纳入考核。市委市政府下发《2012年度青岛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办法》和《关于印发2012年度青岛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计分办法的通知》,首次把公务员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把活动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社会监督。在全市机关服务窗口推行即时监督工作制,把评价权交给服务对象;在全市范围内选聘500名市民担任社会监督员,对全市公务员践诺情况进行监督,将监督意见作为评诺的重要依据之一;在青岛日报、政务网站开辟专栏公布全市机关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事项,由承办单位向社会作出庄严承诺,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三、围绕活动目标,把活动效果做实

(一)深入实际,摸清基层群众困难和问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为主题的党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动员公务员深入困难企业、深入贫困乡村、深入复杂社区、深入困难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摸清基层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问题。市委组织部确定95个镇(街道)作为市直党政机关联系点,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了解基层实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谋划工作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府办公厅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社区、小微企业等共21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选派了9名处级、13名科级公务员作为服务基层的联络员,要求各联络员每年在基层蹲点不少于30天,至少帮助联系点解决12项实际困难或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务员走出机关下基层联系服务群众 2万余人次。区(市)、市直机关通过全面调查摸底,梳理出人民群众和基层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900余项,逐一研究解决的方案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

(二)突出重点,为基层发展办实事解难题。一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为富民强村办实事解难题。市委组织部选派92名政治上强、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政策水平、年龄45岁以下的处科级干部,担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村(社区)的“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帮助整顿村级组织、物色培养优秀带头人、维护村庄稳定、指导村庄科学发展。崂山区从全区59个部门(单位)选聘57名公务员到农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和“科学发展指导员”,开展结对帮联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截至目前,全区广大公务员共走访基层群众7000多户,确定帮扶事项230余个,为农村社区协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并帮助群众解决吃水、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60余件。二是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办实事解难题。黄岛区对35个相对困难的社区,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困难帮扶进行分类,选派105名公务员进社区、办实事、连民心。截至目前,为35个社区协调落实税源项目19个,资金达2000多万元,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213件,143户困难家庭生产生活得到改善,6个“较差”和“一般”社区组织建设“进位”升级。三是围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促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办实事解难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创新搭建了“服务企业四大平台”(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融资平台、多会合一综合会展平台),提升了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市工商局在全系统各级登记注册窗口推行“五准工作法”,企业从咨询到领照的整个流程平均缩短到23天;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企业“网上登记”,选派专业人员充实网络登记工作一线,提高效率3.5倍;联合质监、税务、公安等部门,在审批大厅开设“企业设立联办”窗口,过去需要在四个窗口申请、往返八次办结的登记审批流程,改为一个窗口申请、往返两次即可办结,办理时间更是由过去的一个多月缩短至平均不到两天。

(三)注重民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着眼社会和谐稳定,立足经济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到目前为止,青岛市适龄人员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四方区组织全区公务员进社区访民情解民困,深入93个社区、2700余个楼组和3000余困难户,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路面硬化、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等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就医等实际困难100余件。市公安局6月份开通了“青岛公安”政务微博,直接受理群众诉求,及时办理群众各类求助、咨询、投诉等事项210余件。市市政公用局积极开展民生巡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认真解决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环卫等方面民生问题。市规划局坚持提前介入、现场办公、并联审批、跟踪服务,保证了全市25个两改项目、24个保障房建设项目、10片危旧房改造项目、104个市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页面功能:【推荐】【打印】【关闭】